搖晃癥候群,4歲都可能發(fā)生 “嬰兒搖晃癥候群”指的是因為嬰幼兒頭部受到劇烈的來回搖晃所造成的腦部傷害,包括腦損傷、失明、癱瘓、抽搐痙攣,嚴重甚至?xí)劳觥!皨雰簱u晃癥候群”大部分發(fā)生在1歲以下的嬰兒,主要在3-8個月大時,但是也有發(fā)生在4歲較大的案例。 為何嬰幼兒容易因搖晃造成這么嚴重的傷害?小兒神經(jīng)科醫(yī)生表示,由于嬰幼兒的頭部約占全身重量的25%(****的比例為10%),且嬰兒腦部水分含量較高,比****的腦部柔軟、脆弱,加上頸部肌肉較柔弱無力,所以在被搖晃時,頭顱骨內(nèi)腦部很容易被扭曲、壓迫,造成硬腦膜下血腫或蜘蛛膜下出血等嚴重的腦部傷害。 安撫、玩耍,要避免錯誤動作 發(fā)生搖晃癥候群多半是因為寶寶哭鬧不安,照顧的大人無法安撫或嘗試讓小孩安靜,但不得要領(lǐng)時,因氣憤加上挫折而失去控制,進而將小孩抱起,緊抓住嬰幼兒,以雙手置于兩側(cè)腋窩或抱住幼兒雙臂,給予劇烈搖晃,時間通常持續(xù)5?15或20秒,而每秒可晃動2?4下,搖晃時,頭部以頸部為軸心,造成腦部很多方向的受力及加減速度而受傷。 除了哭鬧時的安撫之外,在與寶寶互動時,也可能發(fā)生類似傷害,例如和寶寶玩耍時,反復(fù)將寶寶拋向空中、抱著旋轉(zhuǎn)、架在肩膀或背上搖動,甚至只是讓寶寶騎坐在大人的腳或膝蓋上晃動,無形中都可能造成傷害。 嚴重可能導(dǎo)致腦性麻痹、失明甚至死亡 嬰兒搖晃癥候群會因搖晃時間長短及程度不同而有臨床表現(xiàn)上的差異,加上有些嬰幼兒受到碰撞或被摔在硬物,也會有不同的征兆。主要癥狀包括:不安、嗜睡、不停的流口水、四肢無力、抽搐痙攣、嘔吐,乃至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和心跳過慢,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其他也有合并視網(wǎng)膜出血、顱骨骨折、肋骨、鎖骨骨折,以及頭、臉或身體皮膚瘀血等狀況。 這些程度不等的傷害,會造成許多后遺癥,包括:學(xué)習(xí)障礙、動作發(fā)育遲滯、肢體偏癱等腦性麻痹、視力受損甚至失明、語言障礙、癲癇等。 |
GMT+8, 2025-5-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