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宋代錢幣,看過電視劇《夢華錄》的觀眾一定有印象:周舍欠了別人賭債十五貫,顧千帆送給趙盼兒的家傳和田玉值兩百貫,東京望月樓店主開價一千兩百貫……可以看出,銅錢在宋代民間商貿(mào)往來中,承擔著主要的交易功能。 古往今來,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錢幣,而在中國歷代古錢幣中,宋代錢幣的版別蔚為大觀。宋代錢幣究竟長啥樣?宋代有多少種貨幣種類?其貨幣的購買力又如何?讓我們一起走進市博物館,慢慢尋找想要的答案。 美觀多變的宋代銅錢 踏入宋代熙熙攘攘的街市,熱情的商販扯著嗓子叫賣,來往的客商步履匆忙,他們包裹里的錢幣叮當作響,隨時用以進購各種貨物……宋代商市興盛,無論從歷史書或電視劇中,都能看到以銅錢為載體的市場交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之一,而宋代是我國歷史上鑄幣量最大的朝代,因此宋朝錢幣存世量也巨大,擁有量大、類多、版別繁雜的特點。受朝代更替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兩宋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最復雜的,北宋以銅錢為主,南宋以鐵錢為主,并出現(xiàn)各種紙幣;北宋以小平錢為主,南宋則以折二錢為主;北宋錢多變化,南宋錢較為一律。在市博物館,有關宋代的銅幣就有御書錢和年號錢兩種。 何為御書錢?市博物館工作人員李亮表示,由皇帝親筆書寫錢文的錢幣被稱為御書錢,中國最早書寫錢文的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資治通鑒》宋紀十五記載“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太宗始鑄錢幣,初錢文曰‘宋通元寶’,乙末改為‘淳化元寶’,帝親書其文,作真、草、行三體”,因此可以說宋太宗開創(chuàng)了鑄造“御書錢”的先河。而市博物館中的御書錢,不僅有“淳化元寶”,還有宋徽宗書寫的“大觀通寶”和“崇寧通寶”。 “宋徽宗趙佶所寫的‘大觀通寶’格外充滿藝術感,很有欣賞價值!崩盍琳f。細觀銅錢“大觀通寶”,字體瘦直挺拔,撇捺強勁有力,且錢幣表面金屬所特有的質(zhì)感和瘦金體相得益彰,更顯氣度不凡。這些都與宋徽宗本身喜愛藝術的個性有關,他“身通百藝,書畫尤工”,在貨幣文化創(chuàng)新上更身體力行,不遺余力,糅合眾家之長,形成了充滿個性化的“瘦金體”。 與此同時,宋朝還確立了新的鑄錢原則——皇帝每逢改元,都要鑄造相應的“年號錢”。宋代第一種年號錢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鑄的“太平通寶”,隸書、篆書對錢形制!耙,兩宋300余年凡18帝,改年號57次,鑄年號寶文錢43種之多,還不包括大小和書法等版別變化的次數(shù)。”李亮表示。目前,市博物館的宋朝錢幣有206種3984枚,其中單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就有524枚之多。 淺析“一貫錢”的購買力 “一貫錢”相當于現(xiàn)在多少錢,究竟能買多少東西? 翻閱相關資料可知,宋初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北宋政府每年的鑄錢量約在500萬貫以上,相當于唐代每年鑄錢量的20倍。高聰明的《宋代貨幣與貨幣流通研究》中統(tǒng)計,北宋累計鑄造銅錢約6億貫。從銅錢鑄造量來說,北宋達到了歷代之最。 不過在宋朝,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的時期,銅錢的購買力還是蠻可觀的。據(jù)了解,“一貫”錢相當于1000枚銅錢,一貫可分為十“陌”,一陌等于銅錢100文,在實際交易中,人們習慣把少于100文的銅錢當作一陌來用,稱為“短陌”。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里說,“都市錢陌,官用七十七,街市通用七十五……行市各有短長使用”,即按照朝廷規(guī)定77文為一陌,老百姓消費大都以75文為一陌,大致來說,一貫錢約770文。 據(jù)相關學者研究,宋朝時期,一文錢看似不多,卻可以買到兩只廣東的小蟹,聽一曲杭州清平樂;10文錢可以在杭州大浴場泡一次澡,在開封府普通小飯店里吃一份時蔬;100文錢可以買一顆蘇州產(chǎn)的蜜柑,或租借馬匹在開封城內(nèi)不限里程游玩一天;一貫錢可以品味一只專供宋仁宗的螃蟹等等!安贿^,古人的消費習慣與現(xiàn)代不同,且古今同一種商品在生產(chǎn)難度上也存在差別,購買力的換算也只能粗略對比!崩盍帘硎。 有意思的是,宋人為了理財與存錢,還會專門做存錢罐等工具。市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宋代灰陶撲滿,形似一個封閉的陶罐,只在上面開了一個投幣口,方便存錢,到了該取錢的時候,直接將罐子摔碎即可。宋代的詩詞中還常常引申了撲滿“滿則撲之”的喻義,如南宋陸游在《自貽》中云:“錢能禍撲滿,酒不負鴟夷!狈冻纱蟮摹洞咦庑小吩唬骸按差^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笨梢姄錆M的使用在宋代民間生活中極普遍,同時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宋人的理財意識非常強烈。 看宋代金銀“真面目” 在兩宋時期,銅錢作為民間流通的貨幣,鑄錢量大且使用頻繁,不過,黃金和白銀也是當時的貨幣種類,特別是白銀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肮湃藢足y稱為‘輕赍’,因便于攜帶,價值高,主要用于大額支付和大額財富的轉(zhuǎn)移!崩盍两榻B道,當時的大城市中,還有專門兌換金銀的金銀鋪。 市博物館收藏有6件南宋銀鋌,其形制均為束腰形!霸谔拼,銀鋌形狀中有一種常見的船型鋌,后來消失不見,在宋代基本變成了扁平束腰的形狀!崩盍帘硎。館藏銀鋌中有一件珍貴的南宋出門稅二十五兩銀鋌,它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商稅銀鋌!俺鲩T稅”,顧名思義就是出“城門”交納的稅款。這種出門稅銀鋌大多出土于南宋與金的邊界地區(qū),當與宋金邊境貿(mào)易有著很大的關系,是南宋政府向行商征收出門稅的歷史見證。 黃金在宋代作為一種重要的支付手段,其貨幣種類也有多種形制,比如金葉子、金牌、金鋌等。金葉子是南宋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而宋代對金葉子有三種稱呼:一是箔金,即金箔;二是金紙;三是葉子金。“葉”同“頁”,指書冊中的一頁。根據(jù)文獻和出土實物看,北方金葉子形狀可能為樹葉形,南方多為書頁狀。市博物館收藏有3件南宋金葉子,均為書頁狀,整體看起來像一本小冊子,打開冊子,猶如一張張折疊的書頁,翻動書頁間映出閃閃金光。金葉子的表面留有明顯的褶皺痕跡,金色近赤黃,由高純度黃金打造。其鑄造的順序,先需打制一整張金箔,再進行多次對折、疊壘,而在每頁的四角和中心都留有表明店鋪所在地點及其名號的戳記,例如市博物館收藏的金葉子上的戳記分別是:“市西坊北 高直鋪”“天水橋東 周郎鋪”和“清河坊西 阮六郎”。 宋朝商業(yè)的繁盛,以及銅錢、金銀等貨幣的通行,在北宋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窺見。該作品生動記錄了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畫中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稅務所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jīng)營。商品交易過程中,穿插著各種情節(jié),每個人物豐富的表情與動作,組織得錯落有致,同時又具有情趣,這些都反映出宋朝商業(yè)貿(mào)易的盛況。 |
GMT+8, 2025-5-11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