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多少鐵有機會進入食品。自然,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面積越大,食物的酸度越高,進入食物中的鐵就越多。從這個意義來說,在過去貧困時期,人們做菜、烙餅時主要使用鐵鍋,而且烹調(diào)時放油非常少,所做的菜肴又是以蔬菜為主,客觀上有利于鍋體中鐵元素的溶出。盡管這種鐵為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估計只有3%以下,但由于每日攝入,對于缺鐵的人來說,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鐵來源。不過,國內(nèi)外沒有任何一項研究顯示,靠鐵鍋溶出鐵的方式能解決國民的貧血問題。 |
GMT+8, 2025-5-4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