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開學第一天。湖南長沙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們,上了讓他們有點不好意思的第一課:預防性侵害。從這學期開始,由湖南省教科院編寫的《生命與健康常識》六年級下冊中,出現(xiàn)了“拒絕性侵害”的內(nèi)容。這也是全國第一次有省級教育部門,將預防性侵害列入小學教育內(nèi)容。(2月23日中新網(wǎng)) 中國家長思想相對傳統(tǒng)保守,在很多家庭中,家長們談性色變,孩子們關于性的種種疑問,向來被視作盲區(qū)、禁區(qū)和雷區(qū),避之不及。除此之外,在多數(shù)中小學校,必要的性教育也基本上處于缺失狀態(tài)。在這樣的背景下,性教育的內(nèi)容突兀地出現(xiàn)在課堂,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書本里,孩子們普遍表示害羞,一點也不意外。 現(xiàn)實不容回避,去年以來,各地多起性侵幼童案的發(fā)生,刺痛了眾家長脆弱的神經(jīng),如何保障這些尚無足夠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的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顯而易見,除過從道德的角度對不法者進行譴責,從法律的角度對為惡者予以嚴懲,對孩子們進行恰到好處的性教育也必不可少。 然而,性教育卻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就在幾天前,四川瀘州各中小學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宣傳新出臺的“瀘州中小學生安全行為十不準”。該規(guī)范第六條規(guī)定,“不準別人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不料,僅此一句,便遭致很多人的誤解,短時間內(nèi)掀起軒然大波,部分網(wǎng)友大呼“雷人”;仡^一想,如此在客觀上有益于培養(yǎng)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校規(guī),緣何很多人就看不慣吃不消受不了呢?根源其實在于一些家長談性色變,不能容忍改變和突破。在對孩子進行正當、必要的性教育與因循守舊之間,他們在慌亂無措間貿(mào)然選擇了后者。殊不知,這樣掩耳盜鈴固步自封之下,卻輕易地將孩子們置于更危險的境地之中,面對孩子們隨時可能遭受的性侵害,他們寧愿視而不見。 此番出現(xiàn)在由湖南省教科院編寫的《生命與健康常識》六年級下冊中的“拒絕性侵害”等內(nèi)容,圖文并茂,與四川瀘州的“十不準”第六條內(nèi)容比較,顯然要系統(tǒng)、科學、詳細的多,因為充分考慮了孩子們的認知能力,也更容易讓孩子和家長們接受和認可。 當然了,編寫可行的性教育教材雖然邁出了在中小學廣泛開展性教育難能可貴的第一步,但要真正地讓性教育工作扎實、細致、有序地進行下去,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譬如,如何讓老師及家長們首先樹立正確的性教育觀念,如何將合適的性教育方式及內(nèi)容由點及面在各地區(qū)中小學里普及推廣,都是需要我們學校、家庭、教育主管部門及全社會共同思考和探索的事情。 萬事開頭難,嚴峻的現(xiàn)實倒逼之下,湖南省的教育部門在中小學生性教育的難題上勇敢地充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應予點贊。對此,孩子們表示害羞和難堪在預料之中,而眾家長們?nèi)绻砸爻梢?guī)、三緘其口,不予配合,那就有裝傻賣萌、比孩子還幼稚的嫌疑了。 |
GMT+8, 2025-5-7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