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是石壁,縣南三十里!笔诖澹挥诜鹛媚辖饔蛑胁亢诵奈恢,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一直以來是南江流域的“金名片”。 沿著佛畫線一路向前,便來到了佛堂鎮(zhèn)石壁村。在村口駐足,抬頭可見立在江邊的將軍殿。江邊草叢處,還能見到農(nóng)民在牧牛,彌漫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沿著江邊棧道漫步,看看江水流動,岸邊細柳的倒影與小船交疊在一起,遠近美景盡收眼底。 近年來,石壁村乘著雙江湖新區(qū)建設和鄉(xiāng)村振興的時代東風,開啟整村有機更新。遠處的松溪灘旁,更是迎來了即將開通的江赤公路。古村蝶變,指日可待。 烏傷八景 自古盛名 “碧石日初上,春山風乍晴。偶隨黃犢出,間傍綠溪行。幽鳥淡無語,落花如有聲;乜达w瀑下,樹杪白云生!边@首題為《石碧》的詩作,載于嘉慶《義烏縣志》卷二“石”,是明朝義烏人,太常博士、吏科、兵科給事中,大理寺右丞李鶴鳴所寫。 市地志辦資深專家傅健介紹,“石碧”是南江風景區(qū)精粹,在古代被列為“烏傷八景”之一——畫塢涵碧,足以見其盛名遠揚!盀鮽司啊,有書記載,“最其勝者:黃蘗龍蟠、清潭鷹啄、潛崖象踞、金峰麟集、畫塢涵碧、覆釜列翠、瑞云輪囷、靈泉瀑布。” 映入眼簾的美景、古韻悠揚的詩句,仿佛將我們帶入山水畫卷之中。相傳1500年前,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為南江勝景傾心,在《水經(jīng)注》卷四十“漸江水”中不惜筆墨:“谷水又東經(jīng)烏傷縣之云黃山,山下臨溪水。水際石壁杰立,高百許丈! 酈道元所提到的“石壁”,正是“烏傷八景”中的畫塢涵碧。而石壁村,也是因石而得名!睹駠x烏縣志稿》記載,石壁村得名,源自石壁村北的碧石,“溪北巖立如壁,洪濤急湍,縈回沖出,有鏗金戛玉之聲,村舍傍溪而居者名‘石壁’。” 另有南宋末期義烏人劉祖尹,曾在石壁開辟精舍、清靜研修,并留詩《題石壁精舍》,“結廬投老瞰群峰,隱隱松杉曲徑通;剩種地邊千纛竹,近營林下一巢風。欲眠靜絕春來夢,趺坐閑看月墜空;檢點吾生諸事了,子孫更與雘其終! 入元以后,劉祖尹的裔孫劉應龜曾經(jīng)是史官黃溍的先生。黃溍為此游歷此地,并題詩《次韻題劉氏石壁精舍》,“佳城杳杳隔千峰,精舍寥寥一徑通;夜靜寒泉猶映月,秋深老樹不驚風。舊題尚喜苔碑在,高臥無令蕙帳空;我已倦游今白發(fā),有山如此愿長終! 古往今來,關于畫塢涵碧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shù)。這也充分印證了畫塢涵碧作為“烏傷八景”之一,當之無愧。 始出名門 人文薈萃 石壁村村委會主任王烈慶介紹,如今石壁村村民大多姓王,還有極少數(shù)村民為夏季自然村的丁姓,以及姓龔、高、陳的個別村民。 據(jù)嘉慶《義烏縣志》及宗譜等相關史料記載,“石壁自王店分派”。也就是說,石壁是王店村的分支!懊鞒苫迥辏1469),王店村人王文華(1433—1500),字汝實,遷居石壁,啟創(chuàng)基業(yè),垂裕后昆,為石壁村王氏之始祖”。據(jù)了解,石壁村內(nèi)的文化禮堂——梧麓宗祠,便是為了紀念王文華之父、圭四府君——王思敬所建。 自從王文華遷居石壁后,子孫昌綿、人才輩出,較有名的有王恩、王祿鸞、王大云、王用易、王佐泉等人。石壁村內(nèi),較為出名的古建筑有王大云所建的茂華堂(又名新屋),原先建筑布局為前后二進,左右?guī)繉ΨQ,二層樓呈“回”字形四合院。 提到石壁村,不得不提的還有其村口的將軍殿。將軍殿,坐落在石壁村口一座高坡上。 名叫將軍殿,紀念的是哪位將軍?對此,村民、學者眾說紛紜!皩④娋䦷X:昔有陳將軍追大士至此,忽遁跡不見,建廟!备到〔殚喆罅抠Y料后認為,石壁村的將軍殿原是奉祀追隨傅大士的陳將軍,后來演變?yōu)榧o念義烏鳳林王氏始祖——王彥超。 “將軍殿原來是一座很小的廟,1952年被毀,F(xiàn)在這座廟是1990年重建的,規(guī)模大了很多!蓖趿覒c覺得,將軍殿就是族人為了紀念王彥超所建。當然,村里也有不少傳說故事,說將軍殿與追隨傅大士的陳武帝陳霸先有關。 漫步在將軍殿,時光的腳步變得愈發(fā)凝重。江岸對著的將軍巖,見證著一個又一個時代,緩緩訴說著千百年來一個個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的故事。 交通要道 迎來新機 “石壁,最早是兩地百姓通商貿(mào)易、趕考求學、公文傳送的必經(jīng)之地!狈鹛面(zhèn)作協(xié)主席王春平介紹,以往佛堂古鎮(zhèn)到東陽的必經(jīng)之路就是石壁村,再往里是著名的八嶺古道了。所以,石壁村一直以來都是南江流域的交通要點。 石壁村村民告訴記者,很早以前,南江兩岸百姓的來往交通主要靠渡船擺渡。其中,南江流域較大的松溪渡就在石壁。嘉慶《義烏縣志》記載,“松溪渡,縣南二十五里,畫溪將軍嶺前。八嶺王毓秀建,置田一畝,地六畝,歲給舟需,復構廬其旁俾舟人處之! 松溪渡,又叫坑口渡,位于石壁村北。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南江兩岸的百姓均靠一只小小渡船來往交通。直至1998年10月,當時塔山鄉(xiāng)政府集資約50萬元,建設雙林大橋。1999年,在村民的鑼鼓鞭炮聲中,雙林大橋落成通車,至此,古老的松溪渡才悄然退出歷史舞臺。村民在感嘆歲月滄桑的同時,也欣然接受了新生活。直到現(xiàn)在,雙林大橋仍然是附近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道路。 如今,石壁村又迎來了新的機遇。4月20日,記者在雙林大橋附近看到,市重點工程江赤公路二標段施工現(xiàn)場,施工方正在加班加點進行土方開挖等工作。 市交旅集團下屬義烏市交通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蔣英斌介紹,江赤公路二標段起點位于江東街道上麻車村黎明湖路左側,終點位于佛畫線與剡塔線交叉口,標段長8.2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概算投資7.96億。 江赤公路二標段,是江東至赤岸段公路工程的重要區(qū)段之一,項目建設快馬加鞭,必將給石壁村帶來新的機遇和發(fā)展。 有機更新 擁抱未來 據(jù)王烈慶介紹,石壁村全村863人,農(nóng)戶小戶404個。長期以來,石壁村雖然自然、文旅資源豐富,但受限于地理位置,村內(nèi)房屋老舊、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石壁村發(fā)展停步不前。 為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整體環(huán)境,石壁村啟動了整村有機更新工作!耙郧暗姆孔佣际沁B片的,比較老舊。村內(nèi)道路也比較窄。”石壁村村民王宏義是最早簽約的一批村民,他表示,有機更新后,村里環(huán)境肯定會大變樣。 如今,石壁村已經(jīng)完成大部分村莊拆除工作。對于石壁村未來,王烈慶充滿期待:“接下來,我們將繼續(xù)加快推進整村有機更新,建設適宜鄉(xiāng)村度假旅游發(fā)展的新農(nóng)村,依托‘畫里南江’精品線的生態(tài)優(yōu)勢和將軍殿、八嶺坑古道、抗戰(zhàn)遺跡等資源,讓村民安居樂業(yè)同時能在家門口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睆氖诖逵袡C更新效果圖中可以看到,未來的石壁村猶如一艘破浪而行的船只,帶領村民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GMT+8, 2025-5-13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