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高興就發(fā)脾氣,講道理沒用,打一頓也沒用,尤其上了小學、初中;事情不按照他說的做,就開始鬧情緒、耍賴皮;生氣的時候摔門,甚至離家出走……這是一些家庭的現(xiàn)狀。 面對一言不合就哭嚎撒潑的娃,很多家長一開始輕聲細語,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充耳不聞;緊接著將道理掰開揉碎,可是孩子依然固執(zhí)己見,哭起來沒完沒了。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難道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孩子上小學后性情暴躁 “好像上了小學脾氣都大!蓖跖康呐畠虹ɑ┚妥x于市區(qū)某小學三年級,原本是個乖乖女,卻突然變成了一顆“小炸彈”。 “比如我們提出來給她輔導功課,她就特別不愿意,有時候她爸爸嚴厲點,她像一下子被點著了,大喊大叫,說我們不相信她,然后就摔門把自己關屋里……”在王女士看來,以前那個聽話的“小棉襖”好像突然間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但作為父母,又不能很清晰地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以至于言行上稍微有沖突,就會引來“家庭戰(zhàn)爭”,這讓王女士很苦惱。 “我也和孩子爸爸說了,對孩子耐心一些,但即便我們態(tài)度很好,可她還是很敏感,脾氣說來就來。”王女士說,她也嘗試和孩子溝通,但好像效果并不明顯,現(xiàn)在實在不知道怎么處理了。 據(jù)王女士回憶,琦琦四歲開始學鋼琴,那時,每次練琴有問題,王女士會及時提醒糾正,乖巧的琦琦能夠安靜地看著,然后有模有樣地學起來。出去逛超市之前,爸媽和她約定好,只能選擇買一樣東西,琦琦也是完全遵守規(guī)則。 “之前明明是乖巧可人的寶寶,怎么脾氣越來越大?”采訪中,一些家長坦言,孩子六七歲時,隨著智力發(fā)育,似乎脾氣也是肉眼可見的增長。 對此,義烏市舒然心理咨詢工作室負責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楊舒然表示,六七歲孩子內心充滿矛盾,他們既依賴媽媽又想要脫離媽媽,期待走向個體的獨立。特別這一時期剛好跨入小學階段,從寬松的幼兒園環(huán)境到有約束有規(guī)則的小學,孩子常常會有緊張和疲倦感,這時的孩子會天馬行空,注意力難以集中,很容易發(fā)脾氣。 進入青春期,孩子像換了個人 “我孩子今年上初一,之前學習成績還不錯,也很乖很懂事。進入青春期后,仿佛變了一個人,脾氣突然變得特別不好,甚至前一秒還在好好講話,后一秒就突然爆發(fā),讓人摸不著頭腦!焙⒆拥耐蝗晦D變,讓家長劉女士猝不及防。 新學期開學,劉女士問兒子學得怎么樣、哪門功課需加強等,兒子非但沒給他好臉色還發(fā)脾氣,嫌她嘮叨多管閑事!拔艺f他一句,他頂兩句,火氣比我還大,我感覺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以管教。”劉女士無奈地說,孩子情緒多變,暴躁易怒、發(fā)脾氣是家常便飯,親子交流不暢,家里總是充滿“火藥味”,她想要疏導卻不知從何入手,現(xiàn)在很擔心孩子將來咋辦。 一說到青春期孩子“易燃易爆”,家長祝先生深有同感!拔液⒆咏衲15歲,性格敏感和易怒,有時明明好好在跟他說話,他卻莫名其妙地跟你大喊大叫,有時候你都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他就跟你鬧脾氣!弊O壬f,前幾天,因為孩子沉迷手機游戲,媽媽忍不住說了他幾句,孩子竟暴躁地回懟“不用你管”,他媽媽火氣大,孩子的火氣更大,結果是“硬碰硬,兩敗俱傷”。 祝先生說,這樣的事情已經發(fā)生很多次了。在媽媽眼中,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而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的媽媽太過強勢,簡直不可理喻。祝先生很想糾正孩子愛發(fā)脾氣的壞習慣,也想了很多辦法,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以前對父母言聽計從的孩子,怎么突然變得難以溝通?他對孩子的未來深感憂慮。 “青春期孩子一定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這些聲音的存在,孩子才愿意把情緒表達出來。”楊舒然解釋,青春期是人生第二次快速發(fā)展時期,孩子生理和意識層面變化很大,獨立的自我意識生長極快,很多事情都希望自己做主。而家長如果還是用以前的方式要求和教育孩子,難免會用負面情緒對待孩子,這讓孩子也會用“壞脾氣”和家長對抗。 孩子有暴力傾向怎么辦 上周,小群(化名)被孩子的班主任“約談”。原因是四年級的女兒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和二年級的小男孩打架。 小群夫妻倆受過很好的教育,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兩口子都感到非常棘手,不明白為什么女兒會這樣,也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談。 難道是因為生了二胎弟弟,對姐姐的關愛不夠,姐姐才變成這樣的嗎?一個不好的念頭在小群心中升起。弟弟出生后的這兩年,姐姐開始變得脾氣暴躁,總是發(fā)怒沖動,看到別人有好看的、好吃的東西就爭搶,下手又快又狠。有一次老師批評她,她竟然威脅老師要跳窗,同學都躲她遠遠的。她甚至會在沒有大人的時候打弟弟,眼神里透露著一股狠勁。 而令小群更為擔憂的,是她打聽到女兒背后還有一個給她撐腰的“大哥”!按蟾纭笔且幻踔心猩,孩子早年父母離異,由家中老人負責管教。男生后面還有一群小弟,幾個孩子經常擾亂課堂,抄作業(yè),打架,甚至抽煙都是家常便飯。老師批評他,他就追著老師打,同學也經常被他打得鼻青臉腫,學校勸退好幾次均未果。女兒要跟著所謂的“大哥”混社會,讓小群痛心不已。 案例中的孩子,其實已經是我們所謂的“欺凌者”雛形。楊舒然坦言,有暴力傾向的孩子行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長和老師不加以正確引導,可能會釀就不可挽回的家庭悲劇。 咨詢師觀點 “陪伴+引導”,教會孩子正確管理情緒 孩子脾氣不好,不僅影響孩子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家庭親子關系。如何對待孩子的“臭脾氣”,讓不少家長犯難,想要疏導卻不知從何入手。 對此,楊舒然認為,孩子亂發(fā)脾氣時喝止不如疏導,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尊重,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給予正確引導。 認識情緒和管理情緒,也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內容。不管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大腦都還處在發(fā)育階段,身心都處于發(fā)展階段。孩子性格情緒的巨大變化往往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在提醒家長需要學習調整自己的情緒或者一些教養(yǎng)上的固有認知。時代變化迅速,家長的認知也要隨之更新,特別是對于有二胎、三胎的家庭,家長自身壓力較大,無意識中就希望最大的孩子來分擔一些家長的責任,但是孩子此時是能力不夠的,不光無法照顧弟弟妹妹,更會因為父母的指責而產生對比及不滿的情緒。 對于青春期孩子,并不是他們不聽話,而是孩子有這個發(fā)展需求,他們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才能顯示出自己“長大”的一面,這時期需要家長更多的尊重和支持,而不是直接控制命令。楊舒然建議,家長可以多學習一些“正念教養(yǎng)”的知識,多給孩子一些陪伴,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做好榜樣、言傳身教,關鍵是要教會孩子正確釋放情緒和管理情緒?梢宰尯⒆用靼,他想獨立和嘗試新事物很好,但當他失敗的時候,家長也會帶著無條件的愛接納和陪伴他。 父母對于孩子情緒的滋養(yǎng)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當孩子發(fā)脾氣時,不要對孩子表現(xiàn)出非常煩躁、抗拒或者想要馬上解決問題。這個時候,父母需要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聆聽孩子情緒背后的需求,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處理好他的情緒。當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他的叛逆情緒和行為就會減少很多。 |
GMT+8, 2025-5-4 02:42